肖飒 | 国内NFT二级市场,红线在哪里?
2021年9月23日 21:46
來源:香港奇点财经特邀专栏作者 肖飒
国内NFT商家,都在巴巴望着啥时候可以开二级市场交易。也有一些律师同行给了客户无牌照可交易的建议,但基于多年办案经验和对政策的敏感,飒姐认为,NFT二级市场交易的红线还是有一定之规。今天给大家分享思路,请读者稳扎稳打,切勿心急。
37号文直接指出:本次清理整顿的范围包括从事权益类交易等各类交易场所,其中,权益类交易包括“文化艺术品权益”。也就是说,鉴于文化艺术品在寻找价格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炒作”等问题,地方上批准了一波文交所专门从事艺术品交易撮合,本来是一件好事,愣是被某些文交所搞什么期货创新等出现了金融风险,最终导致了一场“清理整顿”。
清理整顿的主要经营行为有:
1、将权益进行均等份额拆分并公开发行(出售);
2、采取了集中交易方式,包括集中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
3、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
4、权益持有人累计超过200人;
5、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6、未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从事保险等金融产品交易;
7、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少于5个工作日;
8、现货交易市场,不以实物交收为目的或者不必交割实物。
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个通知《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商品现货市场非法期货交易活动认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将38号文37号文里面的几个术语进行了解释:“标准化合约”是指除价格、交货地点、交货时间等条款外,其他条款相对固定的合约,交易者以此类合约为对象,只缴纳保证金即可买入卖出。
再来看,“集中交易”是指由现货市场安排众多卖方、买方集中一起进行交易,并为促成交易提供各种设施及便利安排,细分为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机制等。电子撮合是指众多卖方、买方同时通过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撮合配对、点选成交或者其他方式促成合约成立的交易方式。匿名交易是指对于一项标的物,交易者完全不需要知道对手方的任何交易外信息,这是资本市场特有的交易方式,能够促进流动性水平。然而,现货交易所(商品交易所或文交所)是不允许如资本市场一样操作的,否则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飒姐代理的河北省某大宗商品交易所案件中,就出现了先例(虽然是打掉了诈骗罪,但非法经营罪被保留)。
总结一下,只要目的不是为了实物交收或不必交割实物,就有资本化运作之嫌,可能会被认定为“非法期货交易活动”,从而引发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的刑事风险。
NFT的虚拟性,更凸显了风险。炒鞋,大不了还落下一双鞋,有使用价值。南方一家NFT公司CEO透露,没开二手交易时,一幅画作NFT都卖不上30元,如今一画难求,社群里热情颇高。飒姐被拉进几个NFT粉丝群,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聊天信息弹框,空前热烈,甚至有几位买家已经号称“赚到钱了”,群里弥漫着一种酒醉般的疯狂。
关于“炒作NFT”暂时没有专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来规制,更没有法律法规直接约束。于是,很多秉承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老友们,又开始了互联网金融之梦。此处,飒姐没有别的忠告,从经历过一轮互金涨跌的经验看,此时无声胜有声,圈内一哥们将自家NFT设计成圆形coin模样,马上就被紧急叫停了,怎么会没有监管或司法的视角在观察这个领域呢?!C端客户或小B的财产安全问题才是大问题。言尽至此,好自为之。
而利用信息网络从事艺术品经营活动适用《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禁售内容请参照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我们文章着重谈一下第八条第三款:艺术品经营单位不得“以非法集资为目的或者以非法传销为手段进行经营”。也就是说,对于艺术品经营(销售)而言,监管机关关注的法律要点是:非法集资类法律风险+传销的风险。前者由六种罪名组成,后者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意识到“红线来了”,那就是不可非法集资,不得采取传销方式推广艺术品。
此外,2011年《文化部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11]55号)根据38号文的精神,明确限制了艺术品交易的金融风险。该通知规定,对禁止艺术品经营单位将艺术品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艺术品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经批准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可探索采取非公开发行或其他方式进行艺术品交易,但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我国法律和政策是动态的,随着事件的发展和演进,也许未来会出现一些规章制度给出解决路径,但当下飒姐只能给出“负面清单”,尽量让大家少走点弯路。未雨绸缪,比别人早做准备,等待发令枪响。
作者简介:肖飒,香港奇点财经专栏作家。垂直“金融科技”的深度法律服务者,知名律所合伙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委员、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导师、金融科技与共享金融100人论坛首批成员、人民创投区块链研究院委员会特聘委员、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写委员会委员,被评为五道口金融学院未央网最佳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