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莘 | 市场观察:从Ray Dalio 和 US SEC的公开信谈如何理解和投资中美市场
2021年8月1日 10:33
來源:香港奇点财经特邀专栏作者 余华莘
奇点财经推送于8月1日
作者简介:余华莘,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多伦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歌斐资产公开市场(香港)高级股票组合投资董事。曾经任职德银(DWS)大中华基金投资经理。历任景顺香港资产管理公司,DWS(HGI)投资公司以及加拿大养老金投资委员会(亚洲)公司的基金经理和投资董事等职位。主要从事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研究和股票投资组合管理工作,有超过15年大中华区股票投资及行业和公司研究经验。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在公司无关。
本周末,有两封同样在7月30号发表的公开信成为了投资圈里的各大讨论群的热点话题。一篇是Ray Dalio 在Linkedin上发表的“如何解读中国最近在资本市场上的举动”,另一篇是美国证监会(US SEC)主席Gary Gensler的公开信《关于与中国近期发展相关的投资者保护的声明》。
先看周五Ray Dalio发表的文章《Understanding China’s Recent Moves in Its Capital Markets》。这篇公开信主要谈了如何解读中国监管政策环境和如何更好的投资中国。估计中国国内人仕都会赞同达里奥这篇关于中国的新文章的。
文章的大半部分内容,其实和我一直跟那些欧美PM朋友讲的差不多。要投资好中国资产,就必须得理解和承认中国国情。这次七月A股港股中概股大跌,如果外资PM手里拿着NEV光伏半导体,而不是拿着教育白酒互联网,应该就不会抱怨中国的政策和监管了。
所以,想在新兴市场做好投资,除了基本面研究之外,对当地国情、文化和制度的认知是决定组合投资业绩与回报的一大因素。从这个角度来比较,全面清仓中国股票的Cathie Wood比起Ray Dalio的全球市场投资能力,那是差了一个太平洋的功力!
另一篇在周五晚上引起一阵轩然大波的是美国SEC官网上发表的《Statement on Investor Protection Related to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a》。 我来来回回读了几遍这篇因Reuters 的带有误导性报道而在投资圈理引起强烈关注的 US SEC Statement的原文。
读过之后,这封公开信中用的最多的最关键的一个词是 — “discolse/披露“,共计五次。这个一再被SEC强调的动词,在像我这样长期在海外市场且投资美股和中概股的基金经理眼中,太正常合理不过了。
因为,如果不要求拟上市公司披露可能引起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变化的信息,那是SEC失职;
如果拟上市公司不按照SEC要求披露应该披露的信息,那是公司欺诈;
如果投资者在评估公司披露的各种信息后仍决定投资,那叫做风险和收益自担,后者和SEC和公司都没关系了。
从这个角度讲,投资者可以认为SEC在采取一些让自己在法律上免责的行为,或者如文中所说,“I believe such disclosures are crucial to informed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and are at the heart of the SEC’s mandate to protect investors in U.S. capital markets“。
除此之外,几遍读下来,我对这篇Public Statement的总体感觉要比想象中温和,而且SEC提出的几点要求,在我看来都挺合理的:
1)要求披露VIE结构,避免误导投资人。
2)要求披露是否获得境内监管机构批准才在美国上市。
3)要求三年内可以审查审计师,但没有强制要求提供底稿。
综上所读,境外某些媒体报道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了,因为如果真禁止中国公司的IPO注册和审批了,SEC和交易所大概率会第一时间挂出来。也可能是我对中美关系预期很低了,也可能是对SEC和美股市场的监管原则有所了解,我的看法是,这份SEC公开信读起来是对于美股和中概股投资人来说是善意满满的呀!
作为一个中美市场的参与者,我衷心希望,无论是中美两国的政府也好,还是中美两国的政商精英也罢,又或者是中美两国的基金经理也行,只有双方保持相互的尊重、开放的心态、沟通的桥梁和客观的认知,才可能在这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和资本市场里做出准确的判断。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声明:欢迎登陆网站https://sfl.gloal/或关注公众号“奇点财经HK”。如需转载请向[email protected]提出书面申请。奇点财经是全球首家提供多语种及专注于ESG投资与金融科技领域的媒体,是香港期刊协会创会会员。)